特斯拉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,這家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順利的,近日,特斯拉公司與上海合作建廠的新聞見于各大報端,這是第一個與國內合作的合資新能源車制造商,這也標志著我國的新能源車制造將會邁向一個新的臺階。而自7月1日起,國家將會降低汽車的進口關稅,這標志著進口車的價格將會下降,而且下降的額度也是非常高的,特斯拉宣布將會下降4-9萬元。

而正如新能源車是時下最為主流的車一樣,國內的很多汽車制造企業也在不斷的更新技術,追求新能源車的技術革新,但是,畢竟國內的技術是有限的,在解決新能源車的續航問題上是比較棘手的問題,而隨著特斯拉這樣的先進企業的入駐,國內的車企也一定會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,但是,新能源車的發展在國內也是存在很多問題的。
其一,時機未到,前期火拼只怕血本無歸。現在是互聯網汽車領域火拼最為激烈的時期,只不過由于汽車產業的重模式特性,市場表明看是風平浪靜,其實內里暗流涌動。可想而知,現在想低調也低調不了的幾大互聯網車企所承擔的壓力,不僅有來自市場的高期待,還有資本逐鹿的押注加碼。不過,好在汽車行業的特殊性,最終還是要靠產品說話。燒錢的早期研發市場上,不論資本如何強大,資金利用率才是決勝的關鍵。因此,互聯網車企完全可以緩步慢行,夯實基本功,最終實現厚積薄發。
其二,與傳統車企合作容易走入模式困局,難以創新。互聯網車企發展初期普遍采用OEM模式,從蔚來汽車選擇江淮汽車代工所產生的后續影響就能看出,不論PPT說的多么天花亂墜,用戶依然更看重產品本身的品質。因此,OEM是一把雙刃劍,可以解決早期互聯網車企推出量產新品的快速落地,但同時也制約著PPT的具象化重現。
其三,發展初期品牌知名度不等于最終勝利。由于汽車產業的特殊性,入場早盡管在資本積累速度上靠前一些,但并不能決定最終勝負。營銷驅動的是泡沫,未來市場還是要憑實力說話。知名度的最佳打開時間應當是深厚基礎夯實之后。對互聯網車企來說,決勝的關鍵應該在于產品研發積淀的深厚程度,誰更能耐得住市場的考驗,誰就能笑到最后。
總而言之,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,這是一種趨勢,很有可能會是一種引領時代潮流的趨勢,這種趨勢的發展也是迎合了市場發展的性質的,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,國內的很多車企也在研究一些新的技術來迎合新能源車的發展,只有這樣,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的發展勢頭才會一路平坦,也只有這樣,新能源車的發展才會一帆風順。